生态环境、气象水文等领域积累了大量观测监测数据,这些数据对于污染防治、防灾减灾、应对气候变化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生态环境部、气象局等部门加强环境气象数据共享开放,研发了一系列面向政府、公众、企业等不同主体的数据产品,在环境管理、气象服务、公众科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微信小程序搜索:dpex公证存证)
(1)空气质量数据的监测与预警
环保部门通过遍布全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站,实时采集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PM2.5等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,形成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。同时,利用大气污染扩散模型,结合气象预报数据,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警。
空气质量数据服务于生态环境治理和民生保障。例如,北京市依托大气污染源动态管控平台,通过污染物排放清单、污染过程模拟、高污染预警等数据分析,精准实施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。许多城市发布空气质量预报,提示公众在重污染天气减少户外活动,关注身体健康。一些环保企业利用空气质量大数据,优化环保设施布局,提供环境咨询等专业服务。
(2)水资源数据的管理与调度
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,节约用水、科学调度水资源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水利部门利用卫星遥感、水文监测站等手段,获取全国江河湖库水量、水质、供用水量等数据,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。汇聚数据后,可以分析流域来水规律、用水结构,优化水资源配置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。
例如,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利用调度决策支持系统,通过水雨情预报、水库群联合调度、灌溉需水预测等数据分析,优化上中下游梯级电站和千万亩农田的供水调度,在保障防洪和供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电,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在应对气候变化、保护水生态等方面,水资源数据也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(3)气象预报数据的分析与服务
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。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、雷达、自动站等多源数据,运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,生成全国和区域尺度的气温、降水、风向风速等要素的预报产品。与此同时,针对暴雨、干旱、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开展专题预警服务,并通过手机、电视、广播等渠道向社会发布。
气象预报数据服务于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。例如,气象部门会商防汛、水利、应急等部门,及时发布暴雨预警,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,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。农业部门利用气象预报数据指导农事活动,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。电网公司根据雷电预警信息优化输电线路检修计划,最大限度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。
DPex数字公证存证亮点 实现无需上传源文件,又可以完成公证存证的“私密存证”功能,满足企业在商业秘密、敏感数据方面的保密需求和存证保护需求。